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一场梦的外骛

 

192211月,新婚两月的史静仪还没有琢磨透丈夫的心思,就不得不送别刘仁静远行朔方,一个人孤零零留在人生地不熟的北京,一个人应对北国的寒冬腊月。

 

刘仁静的党内使命,是随中共总书记陈独秀同赴莫斯科,出席在那里召开的少共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和共产国际四次会议。通晓外语的刘仁静成了中共代表团的喉舌,大出风头。他代表中共在大会上发言,也因此结识了列宁和托洛茨基等苏联领袖。

 

考虑到史静仪在北京举目无亲,刘仁静临行前,把她托付给一个党内同志照拂。

 

史静仪盼星星盼月亮,盼着丈夫早日归来。三个月后,同赴莫斯科的陈独秀等人回到北京,史静仪却不见丈夫的踪影。刘仁静会后没有和陈独秀一块及时回国,而是留在苏联学习俄语。

 

刘仁静在莫斯科的一年时间,似乎把在北京苦苦等待他的妻子忘得一干二净。1923年秋天刘仁静回国,在北京与史静仪团聚不足两月,又南下广州列席中共“三大”。

 

“春风桃李花开日,秋雨梧桐叶落时。”一直在北京愁苦独处的史静仪,不是苦守寒窑的王宝钏。她也许悟透了刘仁静的冷漠,对爱情失去信心,也许耐不住长夜寂寥,“孤灯挑尽未成眠”,在与刘仁静托付的那个同志相处过程中,双方逐渐“郎有情妾有意”, 终于走到了一起。据说,史静仪还怀上那个同志的孩子。

 

有悖古训“朋友妻不可淫”的那个同志到底是谁?只要设定三个条件,一是当时在北京的中共党人,二是未婚或身边没有女朋友,三是多半为刘仁静北大同学,嫌疑对象大概在五人之内。党内正史和党人野史都避讳其尊姓大名,现在当事人早已西归,后人也不宜姑妄猜之了。

 

为了掩人耳目,史静仪委托不明真相的丈夫刘仁静替自己向中共中央打报告,要求去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。选派优秀左翼青年赴东方大学留学的拍板权,在党的总书记陈独秀手上。以刘仁静与陈独秀的亲密同志加师生关系,事情很快就办妥了。那个同志在办理史静仪留学过程中有无催化作用,不详。

 

后来, 史静仪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在莫斯科。史静仪回国时,把孩子留在当地的托养机构。把孩子生在苏联,留在苏联,史静仪是中国年轻革命者中的始作俑者。

 

同时代的众多左翼女青年,一般是在信仰的础石上寻觅爱情。史静仪与她们略有不同,是在爱情的沙滩上皈依信仰。她在刘仁静和他的党内同志们感染下,接受社会主义思潮的熏陶,加入共青团组织,转型为一个被时代大潮裹挟的左翼新女性。(未完,请点击下一篇)

 

 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东方平

东方平

10篇文章 9年前更新

资深媒体人

文章
  • 文章归档
2014年 10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