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三角恋的纷争

 

 

 

1926年,史静仪从苏联海参崴坐船回上海,遇到在上海担任团中央书记的刘仁静。

 

“士别三日,当刮目相看”,这句古语终于有幸落到了一个女“士”身上。刘仁静再次见到的史静仪,完全是脱胎换骨的一个新人。一个没有多少新文化的柴禾妞,经过两年的留学镀金,此时已经出挑为见多识广,落落大方,有信仰有知识的左翼青年、漂亮丽人。

 

刘仁静对史静仪几乎已经冷却的感情,这时像是一个添了柴火的锅炉,猛地升高热度。可是,史静仪对他,已经不复3年多前的盲信与崇拜,而是不卑不亢,不冷不热。

 

史静仪接受党组织分配,回到派遣她出国留学的中共北方区,到北京从事妇女运动。此时的中共中共北方区委组织部长,正是她在莫斯科的老同学陈乔年。

 

此时的北京古城,还在段祺瑞北洋军阀的统治下。随着南方国共合作的不断壮大,共产党北方区的工作已经打开局面。投身左翼革命的知识女青年越来越多,莫斯科归来的美男子陈乔年,开朗热情、活泼风趣的领导者陈乔年,同事们的开心果,姑娘们的心头肉,身边有了不少爱慕者和追求者。

 

对比之下,北大出身的刘仁静自命不凡,善辩好争,经常与同志闹纠纷,人缘不好。刚刚回到北京的史静仪再一次自信地做出自己的抉择,她放弃刘仁静,加入陈乔年的爱情追逐者队列,并很快独占鳌头。

 

曾经信奉“一杯水主义”的陈乔年,在迟到的爱情面前终于开了窍:弱水三千,只需取一瓢饮。

 

又一次不明真相的刘仁静还在上海一封接着一封给史静仪写信,一边甜言蜜语,一边要求她去上海工作,史静仪一概置之不理。情急之下的刘仁静追到北京,听到的却是史静仪已经与陈乔年相爱的消息。

 

冷灶没人要,热灶有人抢。晴天霹雳之后的刘仁静回到上海,他不甘心,不愿轻言放弃,决定写血书向史静仪一表衷情。

 

郑超麟回忆,1926年秋季一个星期天,CY(共青团)中央几个青年人发起去吴淞玩,我和刘仁静也去了,刘仁静总是郁郁不乐。回来在火车站候车时,我忽然发现刘仁静一个指头用布条包扎着,我问他“你怎么伤了指头?”刘仁静不响,别的人就把话题岔开了。我觉得很奇怪。以后有个人,可能是刘昌群,悄悄告诉我:“刘仁静把指头割破,写血书给史静仪,今天我们郊游就是带他出来散散心的。”

 

这件事在党内引起了很大的风波,连从来不说弟弟一个不字的兄长陈延年,这次也对陈乔年大摇其头。了解陈家兄弟的党内同志在回忆陈乔年这段浪漫史时,多半会将兄弟二人做一个对比,强调陈延年没有谈过恋爱,牺牲时还是童男子。

 

陈碧兰就写到,陈延年“除了专心致志于革命工作外,没有私人生活。他当时虽已年近三十,但尚未结婚,也从未曾恋爱过。也许是由于他在幼年时代受了某种影响和刺激,使他对于两性问题,有一种与众不同,即与一般正常的马克思主义者不同的变态观念。他不但绝不追求异性,即有些同志关怀他,为他介绍女同志时,他都一笑拒之。……他于1927年秋调往上海担任区委书记。但不久被蒋介石政府逮捕,迅即枪决。”(未完,请点击下一篇)

 

 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东方平

东方平

10篇文章 9年前更新

资深媒体人

文章
  • 文章归档
2014年 10篇